zhao889705 发表于 2007-6-29 17:04:51

当教师好不好?

海艺事件能够引发一些讨伐、讨论、呼声,还是有些出乎意料,这样的事情,这样的场面于我们——每一个奋战在三尺讲台的人来讲,一点都不陌生。也许有些终日跟优秀学生为伍的重点中学的老师会觉得奇怪,更有一些从不接近学生,或者多年不接近学生的所谓教育界人士也会觉得奇怪,当然那些本来就只从某一个孩子看问题的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阶层觉得奇怪就更不用说。  ??  
  但声讨归声讨,官方似乎没任何说法,除了那老师得重新找工作,舆论热闹几天外,就是最近越来越令人发指的惨剧的上演了:先是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39岁的女语文教师何小容在课堂上制止几名男生打牌时,遭学生恶毒辱骂,气愤难当,突发心肌梗塞猝死在学校;接着是湖北安陆一中年仅27岁的化学老师王小平被学生残忍杀害。
  ??  
  作为从教多年的人,我目睹了学生在教育转轨前后的变化,感受了而且还将感受着老师内心深处的悲凉。
  ??  
  1、老师的心是这样凉透的
  ??  ??
  十年前, “应试教育” 广受鞭鞑,被批的体无完肤,不得不退场,“素质教育”搬上了历史的舞台。被各种考试考核压得喘不过气的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热望着素质教育给我们松绑,给孩子们松绑。可是粉墨登场的素质,比应试更应试,它除了考试题目更难,题型更多,题目更刁钻古怪,就是考试的次数更多、试卷的分量更重。其理论依据是,家长对孩子的投入更多,期望值更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教育要让人民满意,要让社会满意,就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人民的眼光来培养。而社会、人民衡量人才的一个行之有效、可见可感的标准就是分数!
  ??  ??
  被捆绑的我们,又被强行加上一道绳索;被捆绑的学生,状况可就不那么一致了。被乖乖的缚着且甘愿再加砝码者有之,抵抗,甚至反抗的也大有人在。作为施教者的老师思想是统一的,甚至连施教方案都会一致(我不知道集体备课是不是就是统一教学方案,但我们被逼这样做过无数次)。
  可以想象,在这种背景下,课堂会是什么样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年龄的增长,层次越来越分明,普通中学尚且不说,重点中学状况又怎么样呢?好多年前的一个调查显示:真正把读书当作乐趣的学生不到百分之二,绝大多数认为上学是苦的。当然,读书苦,苦读书,是国粹,是传统。靠读书求前程的占多大比例?有没有其它途径成才的?这些又占多大比例?教育也会承认,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教育就是会划这样的等号:教育=读书,读书=考试,高分数=成才。
  ??  ??
  低分数的学生被人瞧不起,教出低分数的老师被奚落,被勒令待岗、下岗。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大面积的学校执行这样一个政策:每所学校年度考核倒数第一的老师,待岗学习三个月,学习期间,发每月工资70%。考核的依据80%是所带学生的统考成绩。
  ??  ??
  就这样,老师不得不逼着不愿学习的孩子读书。而常人都知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很理解那些作出过激行为的老师(并不是想寻找托辞)。学生不读书,就意味着考试分数不高,考试分数不高,就意味着老师考核不过关,考核不过关,就意味着饭碗成问题。这种情况下,如果性格暴躁一点,脾气古怪一点,心理承受能力差一点,年纪轻一点,再加上学生捣蛋一点,不出事才怪。
  ??  ??
  当然,师者为生计逼学生读书,是直接的理由。还有更拿得上桌面的道理: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大计负责。而且接受正统教育的五六十年代的人 ,他们本来就是这样真诚而执着地从事着卑微又崇高的职业。对于这些同行我一直是怀着无限的敬意的。
  ??  ??
  可是,不管你的出发点多么善良,学生不买账,等于白搭。而学生买不买账,从根本上讲,是谁也控制不了的。尽管家长、老师可以施加影响,但这是一个长期工程。
  ??  ??
  50多岁的同事在讲课,下面的学生圆珠笔掷上台,打中老师的脸为胜。老师忍无可忍,走下讲台,来到那学生身边,摘掉戴在学生头上的帽子,对他训斥了一通。事后,老师在教职工大会上检讨,在学生面前检讨,这是1999年发生的事情。
  ??  ??
  30多岁的女老师在80人的高三某班上课,后面的学生高声喧哗,老师批评几句,有个女生大声骂了起来,老师气急,令她出教室反省,那女生跑到班主任的办公室大闹大骂,事后老师跟家长联系,希望能支持老师,结果家长一状告到校长那里,老师被通报批评,责令检查。这是2002年的事情。
  ??  ??
  这些也许还不够典型,但已经能说明一些问题。老师被逼迫着教这些,或者这样教,不满意的学生将所有的苦闷发泄在老师头上,社会不理解,跟着起哄,学校也推波助澜,将老师逼到了绝境
  ??  ??
  ??  ??
  2、老师的形象是这样坏到底的
  ??  ??
  教育的构成元素有文本、教师、学生。文本是死的,即使对学生有什么负面影响,也不会受到广泛的指责;老师看起来是直接责任人,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可是其被动也是显而易见的。任何教育举措和言行,都得在基本的框架内运作。这个框架就是大到国家法律法规,教育部的规定、规范,地方政府甚至本校的具体要求。这些东西,谁也不敢肯定其完全正确,但因为实施者是老师,出了问题,也就唯老师是问了。也就是说,教育过程中,本该多方承担的风险,在出事之后,统统由老师兜着。原因在于,老师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唯一活的施教者。传统把老师捧上圣坛下不来,也有这个因素。于是老师就面临着这样的选择:要么被捧上圣坛,要么被打入地狱。历史上老师形象代表除了孔圣人,就是遭人唾骂的臭老九。
  ??  ??
  如果说差生讨厌老师,在情理之中,那成绩优秀的学生呢?优秀学生对待优秀老师呢?一边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得不折不扣,一边到处张贴传单,要杀死某某(国家级学科带头人,数学老师),这是我身边发生过的事情。原因也很简单:某某总是要他们完成那永远也作不完的习题,而一旦谁没按时完成,就会被勒令用休息时间补课,还将接受暴风雨式的劈头盖脸的训斥和奚落。
  某某老师也自有苦衷:被推上舞台,扮上角色,戏不能不演下去,而且只能演好,不能演砸。光环越多,阴影越浓,这道理谁都明白。但人们看见的就只是强盗吃肉,而不是挨打了。
  ??  ??
  有这样一个事实明摆着:一流的学校,老师体罚侮辱学生;二流的学校老师跟学生基本相安无事;末流的学校学生体罚侮辱老师。只是大家都不愿认帐。好学校里被罚的学生和家长忍气吞声,谁叫自家愿意呢?学校和老师更不会提起尿盆朝自己头上淋;二流学校相对平安,如果有互相体罚的,上有长子顶着,下有矮子垫着,中间好乘凉呢;末流学校就该老师忍气吞声了,上有领导压着,下有学生威胁着,说出去毕竟不是光彩事,再说了风气如此,见多不怪呀。??
  ??  
  当一个又一个老师虐待学生的新闻见诸媒体,社会愤怒师者的兽性,学校、教育部门除了给老师敲警钟,拿饭碗威胁这样一些消极恐吓之外,又有什么作为呢?谁思考过恶性事件屡禁不止的原因?谁关注过老师重重压力之下的心理疾患?谁提出过积极主动的疏通策略?如果有,也仅仅停留在口头,决没有落实!
  ??  ??
  这里丝毫没有为不良行为不法行为开脱的意思,我只是想说,当一个问题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时候,是不是该引起有关部门重视,采取一点儿有效的切实可行的积极措施,而不应该只是威逼呢?
  ??  
  不采取措施也就算了,如果能够客观公正地处理师生纠纷,还清白者一个清白,也是一个有良知的人该作的吧。下面这件事就会让人明白我们的教育行政长官是如何地客观公正了。
  ??  
  某重点中学。运动会。拔河。
  站在信号绳前作裁判的体育老师,见围观者拥到场地中间,将影响比赛正常进行时,本能地伸出双臂,拦住欲继续前拥的学生,没想到一个女生扑通倒地,有人拉了起来。老师没在意,场上热闹非凡,比赛仍在继续……。
  第二天,领导找老师谈话,了解情况,老师莫名其妙。第三天,教育行政部门出马,走访学生,走访老师,了解“某某老师当众侮辱女学生”的事实。该老师因此当年年度考核不合格,扣发当年全部津贴。家长还不满意,意欲开除才罢休。
  ??  ??
  这件事情发生在2003年。
  ??  
  教师这个职业听起来让自己人感觉有些不自在,让社会人露出鄙夷之色的时候,我要说,这个形象一定借助了强大的外力才会被破坏殆尽的,虽然绝大多数仍然兢兢业业,抱守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但基本是有些耻辱感的。
  ??  
  3、学生是这样牛起来的
  ??  ??
  在学校,当教育者的尊严(并非师道尊严,是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不再得到重视,当教师的人格可以任人践踏的时候,受教育者就牛了起来,“教育”这个话题就变得沉重如铁。我无意把老师学生对立起来,这本不该对立的关系,事实让我们悲哀地发现:老师被迫低到尘埃里,学生就牛上了天。
  ??  ??
  客观地说,在每一个师生冲突中,矛盾双方都存在一些问题。绝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学生的某种做法不大符合轨范,肩负教育责任的老师理所当然地要管教了。过程中一方态度欠妥当,双方不能达成一致,于是发生争执,矛盾升级。这个时候,第三方介入解决问题。照道理讲,既然双方都有问题,那就都要受到惩戒,各自承担自己该担的责任,接受该受的教育。但事实上呢,教师道歉了,受处分了,扣发薪水了,勒令反省了,学生在一边儿凉快呢。
  ??  ??
  某校高三数学课上,一男一女俩学生在后面分吃苹果,刚好被巡视纪律的副校长发现,从后面拎了出来。班主任气愤地找来家长,恳求配合学校对一向不大受规矩的孩子进行教育,家长问明经过,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对将孩子带回家反省的做法很反感。回去后,通过在教育局任职的亲戚给学校施加压力。校长勒令班主任向家长道歉,接学生返校学习。
  这样的例子,随便到一个学校,就可了解到无数个。
  ??  ??
  很多学校在处理师生纠纷的过程中,对老师以处罚和经济制裁来代替教育和必要的疏通;对学生呢,跟家长沟通了,向家长道歉了,学生回教室了,也就没下文了。这里一个明显的漏洞被忽略掉了。学生没有从家长那里受到管教,也没有从学校得到教育,就只是在夹缝中接收了一个信息:自己违犯了纪律,老师还来道歉了。对于这样的学生,当事人老师本来就觉得窝囊,躲都来不及,更不会再自讨没趣,其他老师也生怕卷入是非之中。而学校领导一般只抓宏观,对这样的小事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  ??
  在这个过程中,先有溺爱孩子、不够理智、不懂教育的家长错在前,再有虽懂教育却害怕压力、明哲保身的学校领导错在后,而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老师的良知受到挑战,学生的成长不再有人负责:家长不懂负责,领导不愿负责,老师不敢负责。
  ??  ??
  古人说:当面教子,背后教妻。这说法用在教育行政部门对师生纠纷的管理上,也许不很恰当,但至少告诉我们,对于不同的对象,该有不同的教育方式,这也正印证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现在更有和谐的主张、人文的关怀:“鬃面前,人人平等”。可是“平等”两个字常常在某些需要的时候拉出来当大旗,用完了即收起,老百姓想用的时候,门都没有。
  ??  ??
  也许有人会说,我举的例子纯属偶然,有背景的学生不具普遍性。对此,我想转述某外国语学校校长的一句话,该校长这样告诫他的员工:别看这些树儿小,蔸子可都大得很。不可否认,每所学校都会有那么一批关系复杂而又亟需很好教育的学生。如果这还是有局限的,那么,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背景下,任何一个人民的意见都会受到高度重视,因为如果不重视,意见捅到上面,辛苦多年的政绩工程轰然倒塌,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  ??
  我一直不明白的是,那么多的腐败问题、冤假错案,老百姓拼尽全力,甚至耗尽一生都不会有结果,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对学校、对老师的上访上告上诉却百发百中,说到底是因为什么,我想就不需要明说吧。
  ??  ??
  当老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下棋,怒缴棋子,学生拍案而起,指着老师的鼻子质问“什么态度”,扬言课后将有一封检举信放到校长信箱的时候,老师,你还会选择循循善诱,认真耐心地说服教育吗?
  ??
  4、我们仍然只能等待
  ??
  教育的悲哀,在于误人子弟,误国误民;而最大的悲哀,在于我们只能悲哀地等待。
  ??
  老师被戏弄而习以为常,我们无言。责怪无知的学生吗?对,又不完全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正因为在某些方面无知,才要接受教育。也就是说,老师应该让学生明辨是非,提升做人的轨范和标准。而现在的学校又是怎样的做派呢?用“无知”的标准来考核教学教育的成败,或者把“无知”的标准当作主要的标准,是否违背了教育的基本法则?这是不是对教育的嘲讽?
  ??
  古人有“惩戒教育”一说,现在有“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规定。我不知道什么是“变相体罚”。当学生上课迟到,没有允许立即进教室,当学生不完成作业,被叫到办公室补作,当上课讲话,被点名批评,这些都被定义为“变相体罚”的时候,我更不知道什么是“适当的惩戒”了。
  ??
  教师考核有这样一项:学生满意率。这原本也无可厚非。作学生喜欢的老师、信任的老师、佩服的老师,是每个老师的心愿。可是当一个很好的措施被扭曲,那就只能适得其反了。
  本人所在的学校,每月都会有一次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问卷。如果学生满意率达不到95%以上,学校将会有相关措施加以整治。这样一来,老师不敢也不愿批评学生,怕他们利用评教的机会报复。这都是有血的教训的。
  平心而论,做人除非非常成功,要人人满意是不可能的,何况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的师生关系?谁又愿意去碰这样那样的高压线呢?
  ??
  当所有的教育行动只剩下说服,说服,说服的时候,当学生只听得进表扬的时候,当老师要看学生脸色来决定是否批评引导的时候,当仅仅因为布置的作业学生不愿完成,老师就被家长杀害的时候,我们除了等待,还有什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教师好不好?